弟子的丈夫在外邪淫,從結婚開始就一直如此。弟子在內心極度悲傷的時候,得聞佛法。開始真正明了這是弟子的業障,前世的因,今世的果。只是弟子現在十分迷茫,不知道修佛應該如何修?從哪裡開始修?請上師指教。」
每個人的因緣與根器不同,有些人適合修顯宗(目前主要是凈土),有些人適合修密宗(目前主要是藏密)。再者,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念佛號、誦經、持咒也可以有針對性,有些人更需要修慧,持文殊心咒;有些人更需要健康,持藥師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長壽,持長壽心咒;有些人更需要平安,持觀音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救度災難,持慈母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財運,持尊勝佛和財神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消業,持百字明咒;有些人更需要積累福報,持千尊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解脫,持聞解脫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成就,持自己本尊心咒,不一而足。諸佛菩薩的功德都是圓滿無漏的,本身並無分別,起分別心的是我們。既然有了分別心,不同的修行路線、不同的傳承與本尊也就會有不同的治療和增上作用。
我建議初學佛教者,你首先皈依,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師父,你可以再佛像跟前皈依也可以,或者自己內心發誓從今天起信佛學佛,永遠不背叛佛與三寶。這樣簡單信念皈依之後,你可以暫持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南無普賢光明佛」,這是最簡單也最安全,南無阿彌陀佛是凈土宗的佛;南無普賢光明佛是密宗和大圓滿的佛。等念佛念到一定程度,你的上師、根本上師會因你的機緣成熟自然而然的在你的生活中出現,到時候,你的上師會指導你適合你的修法路線,未必一定是念佛法門,也未必不是。首先念佛號每天至少108遍(一圈念珠),一兩分鐘。但是記住是「每天」、且是「至少」!如果你能念多的話,那是最好,俗語說得好「念佛越多越好,敲鼓越多越響」。持咒、念佛的力量在於日復一日的堅持,而不是一曝十寒。用你念佛持咒的慣性,自然就打破你輪迴的慣性,漸漸的生起不退的信心。
雖然你有了信心,但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至少念佛號十萬之後,你就首先誦阿彌陀佛與報身佛心咒「嗡嗎吱咪葉薩勒都」十萬之後,誦普賢如來與法身佛心咒「啊嗡吽,啊啊噶薩嘞喔,啊雍嗡都。」十萬之後,誦辛饒與化身佛心咒:「啊噶啊脈都吱斯,郎普西西嗎嗎唆哈」十萬遍,三身佛的心咒至少要念十萬。如果真心修的話,一個月就能念完念十萬遍,但從此以後每天各心咒念108遍,堅持念到死亡。
雖然你念了三身佛的心咒,但也可以念觀音心咒、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等的心咒,或者自己本尊的心咒,沒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誦持21遍,有時間念108遍,最後回向給自己的累世冤情債主,和一切眾生,貴在堅持!
現在人業障太重,殺生太過,而且吃肉、喝酒、邪淫、賭博、欺騙、罵人、惡語、貪心、恨心、進入歪門邪道的人可多了,更多的是創造假的東西,欺騙他人,傷害他人,罪過太大,所以應該先修百字真言。早上可念三身佛的心咒。出門後可念自己本尊。日常閒暇時可念百字真言。現在就可以修,如果能觀想是最好,有很大的功效,觀想必需要上師指點。自己慢慢修習待業障減輕時,遇見有緣之上師,再請上師安排自己的課程。這些都是沒有傳承也可念誦的。功德無量。如果你真心想成就佛三身佛的心咒和百字真言必需要念一百萬遍以上。自己的本尊也同時念。
光是念佛號、誦佛經、持心咒成就佛是很難的,我們信佛之後,一邊念佛號、誦佛經、持心咒,一邊要多了解佛法的內涵。因為佛法和一般宗教是不一樣的,不能只是「拜拜」或「敬禮」,或者知道它的存在就好了。世間一般對神和宗教的信仰都是很「人間化」的。比如祈求的願望實現以後,人們會買許多祭品或殺家禽去還神,以表示答謝神思。或者在生病時去找乩童給他開張藥單或神符,燒了吃下去痊癒後才去拜的。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需要去了解。佛教就不是這樣的。信了以後還要去進一步了解,才能算是個正信的佛教徒。尤其有多接觸佛法的人。都會發現到佛法內容的廣泛,單單靠「信仰」而沒去了解,對生命便沒有多大的意義。
我們要多看佛經,多讀佛書,為什麼呢?因為佛法告訴我們任何做人,如何去做好一個好人,如何做一個聰明人,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一個又善良,又覺悟的人。可是有些人會說:「有沒有搞錯!我活了一大把年紀,還要你來教我怎樣做人嗎?」。這不是佛法搞錯的,而是自己搞錯的,我們來到人間是吃喝玩樂而來的嗎?是做惡傷害自己和他人而來的?如果你想是這樣的話,你是個無法補救的瘋子,是真正的迷信大惡人。佛法的確沒搞錯,我們雖然是活了幾十年,可是懂得做個好人或善良的人的並不多。好人是不容易做的。所以我們學佛不光是念經看佛書,還要積德行善。
我們學佛一步又一步地往上學,修行一次又一次地改變自己。學佛人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只有信仰就足夠了,這種人成就佛是很難。一種是不斷地學修,那麼學佛是需要多了解和思考的。如何去了解法呢?開始當然是先要冶養佛法的基礎,佛法有不同的層次,在還未懂得或達到更上一層的程度時,基礎的奠定是很需要的,往後我們才能一步步的往上修學。修佛猶如建築高樓大廈,這裡有個讓大家借鏡的故事。從前有個富翁,有一天,他去探望和他一樣有錢的朋友,他看到友人建了一幢非常堂皇的三層樓。他特別喜歡最高的第三層樓。心裡也想建所和第三層一模一樣的樓。結果就請來了一位工程師為他實現理想。那位工程師因為曾經是負責建好他朋友那幢房子,所以使答應了下來。於是,那個工程師就買材料開始動工,打地基,從底層開始建起。富翁來巡工時,十分不滿,堅持只要第三層樓,不要第一和第二層。工程師說:「如果不先建好第一、二層,怎樣能建第三層樓呢?」可是,那個富翁偏偏就是不要。工程師沒辦法,只好說:「那你找到人幫你建造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有這種心態的人很多。他們嫌第一,二層的基礎不好看,只想要第三層,大家說這有可能嗎?現在城市裡的學佛人大部分都有這樣的想法,每天東拜西求,拜師拜神頭都轉暈,北求法南求道,最後不知在自己修什麼?金錢用光了,時間也浪費了,正法也沒有求到,這種人是最可憐。
我們學佛也象建築房子,必須先從基礎要做起,然後才能達致最高的目的。打個比方說,第三層樓就像是成佛的境界,如果我們沒有學習和漸修的基礎,今天剛開始學佛,明天就想要成佛,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樓閣,如果沒有結實的底層,它便可能會倒塌下來。因此,學佛必需要打好基礎。前面所講的都是基礎。
學佛要把握正見:我們做任何一方,首先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如法,還是不如法。是對,還是不對,如果你胡裡胡塗地去做事情,結果也是那樣。我們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先要培養對佛法的正確的見解,就是正見。假如你的正見錯了,你學佛的方向也錯了,你學佛、拜佛、打坐、吃素等是錯誤的傾向,因為你卻實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是盲從一番。如果你明白道理,或者你有正見,你就明白學佛、拜佛、打坐、吃素等的作用,你的一切是如法,所以正見是十分重要的。學佛時也必須把握好方向,才不會浪費精神,時間和資源。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你跟佛越來越遠。
佛法的正見,不是偶然性生的,也不是自作聰明而獲得的。是多聞,多思,多修而來的從什麼地方去多聞呢?我們沒有聽聞佛陀親身說法的機會了。只能從善知識那裡聽聞到,因為善知識他們本身除了對佛法有認識以外,對修持。也有過一些經驗。另一方面,他們也向其他善知識學習過許多善法。因此,在他們說法時,大家就應該多去聽聞,多聞薰習後,善知識所講的法自己要深刻地思考,思維,觀察,最後用到自己的身心上去修煉,這樣一來,你自然的就可把握正確的方向,並培養起正見。
【如有緣人喜歡請多多廣大推薦,使更多人能因此開通智慧,幫助更多人 ʕ•ᴥ•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