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篇也曾經迷途過,但在自己迷失之時,好在有這些文章,我才沒勿入歧途,因為是好物所以分享給大家。
在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人能平步青雲,一步登天;而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又有誰能不受利慾薰心,而做個一輩子都高風亮節之人呢?
過錯,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就看是否能化絆腳石為墊腳石,還是永遠沉淪於其中,不可自拔。在孔子眾多學生之中,有一位學生被孔子稱之為「不貳過」的人,他就是──顏淵。
如孔子所言,顏淵難能可貴之處並非他完美無缺,而是能記取每次教訓,虛心悔改且時常警惕自己不可再犯,顏淵高尚的品德,便流傳千古,成為佳話。
另一位「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主人翁,就是生長在台灣,素有「流氓教授」的林建隆。
看過他的故事,我深刻體悟到,一顆向善的心勝過任何嚴刑拷打;法律,雖能限制犯罪的行為,但道德良知才是防患未然的根本
之道。
有人說:「建立良好品德,是一輩子的事;毀壞它,卻只要一瞬間。」
我覺得改過向善亦是如此,克服自己的心魔,其過程必是痛苦,但戰勝後的甜美滋味,必定格外令人欣喜。
在現今這樣紛亂的社會中,犯罪的人口多了,以往鄉村的淳樸氣息少了些。只是在勸導這些仍把心留在黑暗中,誤入歧途而不知悛悔的人時,我們該如何使之改過向善,投向光明的懷抱呢?
曾經因為綁架殺人案件而成為人盡皆知的罪犯──陳進興,雖然他一身背負著重大的罪愆,但是在他要被槍決前,也決定將器官捐贈出來。
縱使他罪大惡極,但是真心向善,就永遠不嫌遲。
戰國時候趙國藺相如為了國家,屈忍了廉頗的無禮行為,而廉頗在得知真相後的「負荊請罪」,更是一種「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表現呀!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犯下過錯,只是真正重要的,並不在於犯了多大的罪過,而是事後的悔改呀!是的!現在改過,永不嫌遲。
所謂「浪子回頭」,就是要人從偏差的路改道,走向光明。
日本世界棒球大賽的大功臣─四番松中信彦,他為日本隊打下一片大好江山,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但是,在松中初進職棒之時,他天天在比賽前的空檔時間,以酒精麻醉自己,日復一日,像隻汪洋中羅盤失效的一艘船……
一天, 王貞治監督登門拜訪,見到松中又正以黃湯戕害自己,然而王貞治監督卻沒責備他。王貞治向他說明:「信彦啊!你天生就有過人的條件﹙188公分身高、200磅的噸位﹚,為何不要健康的打球呢?三振對你來說很糟,在教練、隊友心中也是一樣啊!希望你可以改向善,你一定『大丈夫﹙日文:沒問題﹚!』」
後來,松中打擊、守備恢復了「無酒精」,清
醒狀態的松中並和目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芝加哥白襪隊的井口資仁,以及西雅圖水手隊的城島健司,組成「暴力鷹」打線﹙三人在02〞〜04〞皆是大榮鷹的主力﹚帶領大榮鷹奪下冠軍,此乃「改過向善」的最佳典範。
改過向善,說得好聽做得難,因為,習慣已經養成,如劉蓉在〈習慣說〉之言:「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安之。」說明習慣對人如此重要,而且,若是壞習慣,那可一定要捨棄一旁,才容易改過向善,做一個大英雄。
為何人要改過、向善?又有何作用呢?在這個動盪不安社會中,容易使人迷惘、困惑而誤入歧途。保有一顆替人著想的心,及知錯能改的勇氣,是將社會帶往更璀璨、更光明的重要關鍵。
史上也有改過向善的成功榜樣,例如廉頗對藺相如的負荊請罪,孫悟空痛改前非隨唐僧前往西方取經等等。
但也有人因為身處不良環境耳濡目染的影響,因而身陷不良的境地而不自知,唯有濯清蓮而不妖一心向善的人,才值得學習效法的。例如:悉達多放棄王子的地位,為體會眾生的苦而四處奔波,終於成為釋迦牟尼佛;以及顏回的「不貳過」等都是很好的典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日常生活中,要以別人所犯的過錯當借鏡,作為自我警惕;應記取別人的優點,常加以吸收、學習。只要知錯能改,就不是大錯,知錯不改就是「執迷不悟」,這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每個人在一生當中,必有一顆羈絆你的絆腳石──犯錯,它考驗著你我是否能記取教訓,改過自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很多人總是高談闊論著自己要如何改過,並說下次一定不會再犯了,但往往只是「口」上談兵,不投以實際行動,一點悔過之心也沒有。春秋時代的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生氣時不對不相關的人發怒,並且不再犯相同的錯誤。他時時刻刻督促自己達到這個目標,這種對自己負責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就是犯錯不知悔改的最佳代言人。
他剛愎自用,口口聲聲說教育失敗,但現在的教育體制變得如此混亂,讓我們的青年學子,被升學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不是他造成的結果,還有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所謂「犯一次錯,學一次乖」,我們只要牢牢記住教訓,那麼人生中的絆腳石,就可以變成讓自己邁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