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PNG

 

我們的病是『耽染塵情』,「耽」是過分的快樂,「染」是染污;世間人耽染在七情五欲當中,而不知道這個情欲不是真的。這裡面有樂,沒錯,聖人也不反對,但是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換句話說,得不償失。這個代價之大,如果不是佛在經教裡面跟我們詳細說出來,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這個代價就是六道生死輪迴。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可怕,世出世間沒有比這樁事情更可怕。由此可知,聖賢人在這個世間,也不能離開七情五欲,但是對於情欲他淡薄,他的行為合禮合法。「禮」一定是有節度的;換句話說,它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不及是不合禮,過分了同樣也是不合禮。所以禮講「節」,節是節度。在古聖先賢教育裡面,家庭結婚生子,夫婦相敬如賓,他都是有節度的,絕對不是縱情耽染,決不是這樣的,跟現在社會不一樣!所以他家庭和睦,家庭有秩序。這一句放在前面,用意非常之深,把我們凡夫的病根說出來了。凡夫何以不能成聖,病根就在此地。

 

  現在,我們講到最粗淺的地方。人歡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愛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捨的時候,大概七情五欲也可以能捨,不願意捨自己的身命,而且還希望自己要長壽,這都是人之常情。你要使自己長壽,你就要在生活各個方面,你要懂得節制。古人說的話沒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要遠離災禍,言語不能不謹慎,態度不能不謹慎;你要想身體健康,你的飲食起居不能不謹慎。今天許許多多人希求健康長壽,他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中年以後身體就衰弱了。不懂得養生之道!

 

  我接觸佛法,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我接觸半年,我明白了素食的好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我就決心吃長素。我學佛半年吃長素,二十六歲,整整吃了五十年。當時,我的一些長官、同學、朋友都說我迷了,勸我不要這樣做:「年紀輕輕,學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而我告訴他們:「我知道佛教太晚了。古時候許許多多人十幾歲就明瞭、就接觸,我到二十六歲才聽到,太遲了!」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歲的時候,這些朋友們看到我,從前那個態度完全改變了,見到我都說:「你的路走對了。」現在再過二十幾年看到我,一個個都羨慕!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因有種果得花 的頭像
因有種果得花

我心中【佛】世界,關於我【修行】

因有種果得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